【資料圖】
沒想到,小小的讀書計劃竟能起到廠家與媒體的維護作用,建立起彼此信任的溝通渠道。
撰文/顏光明
前不久,收到一本口袋書《秋園》,還有一本《經典里的中國》。這都是大眾中國寄的。
《秋園》是一部小說,不用半天就能讀完,講的是“媽媽和我的故事”,生生不息的普通人的日常,近乎口述。神奇之處就在于年逾古稀的老太在沒有任何寫作經歷的情況下提筆就嘩嘩地寫成了暢銷書。作者并不陌生,各種報章和媒體都介紹過。我納悶的是,大眾中國為何推薦這本書?
《經典里的中國》需要花時間靜下心來正襟危坐,喝一杯咖啡,仰脖冥思,屬于輔導性的解讀。這本書對于了解中國倒是不錯的“開胃菜”,如同余秋雨的《中國文脈》,開卷有益,可以經常翻閱。
這讓我想起不少車企也有類似的互動,開始都很熱鬧,但堅持下來的不多,以后漸漸地就沒有了聲音。端午前,收到這兩本書,想到大眾還能堅持下來,一晃近十年,倒是值得回味和思考,何謂文化?
其實,這是大眾中國公關團隊做的一項沒有完工日期的“文化工程”,旨在與媒體建立以推薦和互動的讀書平臺,起名叫“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記者驛站”(簡稱:記者驛站),自2015年創(chuàng)辦以來,持續(xù)至今。其中,每月“YUE讀計劃”不局限于大眾汽車相關的話題,而是廣泛地根據(jù)時事、社會熱點、傳統(tǒng)節(jié)日及習俗等主題推薦兩本好書。在父親節(jié)到來之際,驛站推薦了梁曉聲的《父親》,從發(fā)來的互動截屏來看,十分踴躍。
可謂潤物細無聲,借助讀書計劃輸出了大眾的企業(yè)文化。資料顯示,“YUE讀計劃”已先后推薦了126本書,超過6000人次參與,每月推文閱讀數(shù)超過1200,平均互動量超過160人次。
沒想到,小小的讀書計劃竟能起到廠家與媒體的維護作用,建立起彼此信任的溝通渠道。這種和風細雨的相互滋潤,不因善小而不為,恰恰是心有靈犀的息息相通,有助于企業(yè)文化和品牌傳播過程中不可忽視,缺少不了的的重要基礎。
2023.6.2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標簽: